《放下手机》:探讨成瘾关系与情感关系之间的关系

2025-10-14 14:13   来源: 互联网

10月18日全国上映的轻喜剧《放下手机》所探讨的主题,说起来有点儿拗口。它通过一对父子弥合亲情裂缝的故事,探讨了成瘾关系和情感关系之间的关系。

《放下手机》通过胡溢父子这对极具代表性的数字时代亲子关系样本,将手机成瘾与情感疏离的共生关系具象化为一场家庭危机。成瘾关系中,儿子胡浩然(张旭辰 饰)贪玩手机,游戏上瘾。情感关系中,单亲父亲胡溢(胡子程 饰)肩负着对儿子的照顾、监督等。这两种关系在片中不断产生碰撞,引发观众深度思考。



《放下手机》由深圳市嘉润禾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,张雨可任出品人、总制片人,黄东升执导,冯刚编剧,胡子程、张旭辰、苇青、李凤鸣主演,李相炫、明家歆、马圣彬特邀出演,以数字时代家庭关系为背景,聚焦亲子沟通困境与科技产品使用间的矛盾,反映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家庭情感疏离问题。

全片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取景拍摄。出品人张雨可坦言:“我始终有一个心愿,就是以光影为笔,向世界描绘家乡南漳的美。”



(出品人、总制片人:张雨可)

电影以孩子沉溺手机的困境为切口,通过失聪父亲的“听觉隔离”与儿子手机成瘾的“数字洞穴”的双关隐喻,探讨当代社会最尖锐的生存悖论:当物理听觉与情感沟通同时面临消逝,人类如何在数字洪流中打捞真实的情感联结。

与妻子离婚后,单亲爸爸胡溢不得不独自抚养儿子胡浩然长大。他最珍视的,便是自己与儿子之间的这份情感。然而,在数码产品深度参与到人类生活的当下,胡浩然和很多孩子一样,对手机过度依赖。作为成年人,胡溢很清楚手机成瘾对儿子的危害,而儿子的手机成瘾,也正在一步步侵害他们的父子关系。



在媒体采访中张雨可提到,本片打动她的便是“这种成瘾关系与胡溢作为失聪音乐人的困境形成了镜像对照:物理听觉的衰退与情感沟通的失效,共同构成了双重意义上的‘失语’。”

当医生告诉胡溢,因为头部曾经受过撞击有可能完全失聪后,热爱音乐的他面临着残酷的抉择,因为这是宣告他音乐事业的终结,在将儿子送给海外的前妻(李凤鸣 饰)前,他决定满足儿子毕业旅行愿望,一场让儿子“放下手机”,让情感关系战胜成瘾关系的战斗,也随之打响。



胡溢身上有着最普通打工人的压力。面对项目方的各种新要求,他宛如牛马一般,不断响应、不断消耗着自己的体力、时间和精神能量。他心中有怨言,但不敢让这份怨言爆发,因为他有软肋——儿子。他必须给孩子最好的,并可以为此忍受一切。

胡溢的妈妈(苇青饰)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托举之心。她所扮演的母亲,仿佛是我们每个人记忆深处的那位守护者,她用一生的“托举”,成就了孩子的诗和远方。这种母子情,有着中国人独特的温暖与治愈。这份情感,既是唤醒中年人集体怀旧记忆的钥匙,也是给予漂泊年轻人最温暖的慰藉。每一个中年人回望童年,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妈妈和爸爸对自己的用心。当年也许没能第一时间体察到这种用心,但长大后一定会懂。



就像很多家庭一直难以解决孩子玩手机一样。胡溢想到的很多手段,哪怕显得有些极端、有些不近人情,也都无法彻底改变胡浩然。甚至还因为几次胡溢自己没能说到做到,反而被儿子抓住了把柄。眼看着情感关系的保卫战越打越处于劣势,不料这场返乡之旅,成了扭转战局的契机。

原来,情感关系和成瘾关系之间,也存在着“疏”与“堵”的辩证。真正的“放下手机”不是简单的外在动作,而是温暖的情感链接和复杂的内心成长。这是成瘾关系里的“七寸”,而情感关系里也有“七寸”,那是我们愿意用生命去守护的东西。



胡溢逐渐消失的听力,恰似被手机屏幕切割的亲情;胡浩然指尖滑动的虚拟世界,则是当代青少年逃避现实的精神洞穴。这场名为"毕业旅行"的救赎,实则是影片需要表达的灵魂觉醒仪式。

如果你也苦恼于孩子成瘾关系对情感关系的伤害,不妨来《放下手机》这部影片里取取经。



责任编辑:qbqsn110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电商在线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网站简介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