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杆100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: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,铸就航空工科人才摇篮
【编者按】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,构建行业多方共赢的生态合作体系,由中望软件牵头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、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、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等单位携手,联合推出“标杆100”案例采集栏目,邀请100位教育行业标杆先行者,分享在培养国家战略人才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。本期走进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,以下根据航空工程学院院长李晓鹏的教育实践经验整理。
#岗课赛证 #双高计划
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“双高计划”(A档)建设学校,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、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、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、教育部“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”建设单位、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、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、全国首批“1+X”证书制度试点院校、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、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设全国50所典型院校、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、产教融合50强院校等荣誉。
航空工程学院是学校主要的工科二级学院之一。专业设置服务陕西装备制造大省、航空航天强省发展战略,对接航空、无人机、机器人等陕西省重点产业链。目前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、数控技术、工业机器人技术、智能制造装备技术、工业设计、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6个专业。学院拥有无人机组装与调试实训室、航空装备数字化设计实训室、工业机器人虚拟调试与数字孪生实训室、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实训室、航空测控技术实训室、航空智能产线集成与应用实训室、FANUC智能制造中心、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等先进实训设施。学院师资力量雄厚,多次获得国家级、省级教学成果奖。
以企业需求重构人才培养生态
在职业教育现代化转型的浪潮中,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以“岗课赛证”四维融通为突破口,携手国产工业软件领军企业中望软件,教学案例库实现从“教材案例”到“企业工件”的跨越: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的精密加工流程、西安因诺航空的无人机结构件设计、陕西长羽航空的特种装备制造工艺……这些行业龙头的真实生产场景,通过中望CAD等软件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。学生在操作界面上看到的,正是企业工程师电脑中运行的同款设计系统。
这场跨越课堂与车间的教育变革,不仅让数控技术、工业设计等专业焕发新生,更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输送了大批“即插即用”的高素质技能人才。近年来,学院学生累计斩获国家级、省级技能大赛获奖87项,毕业生就业率大大提升,为促进数控技术、工业设计等专业在第二轮国家双高建设中的教材建设、实训基地建设、高水平师资建设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
“岗课赛证”四维融通打造人才竞争力
在打造高水平专业建设中,学院以“岗课赛证”融通为抓手,取得显著成果:获得国家双高专业群骨干专业、国家一流专业、中央财政支持专业、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、陕西省骨干专业、陕西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等荣誉。
具体举措有以下四大点:
1、岗课无缝对接
学院在课程设计中,非常注重实践教学,将企业真实岗位要求的知识、技能要求融入相关课程,参与主持《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》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,《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》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,《数控机床结构》《柔性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》《工业机器人技术》获评省级在线精品课程。
采用智能化、数字化、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、降低设备损耗、提高实训的效果。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的中望软件系列产品与企业应用相同,实训案例来自企业实际工件,充分体现了岗位与课程的无缝对接,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大幅提升。
学生设计作品
2、赛证双向赋能
学院在国赛、省赛中屡获佳绩。学院深入研究1+X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证书标准,明确其对学生在机械制图基本知识、三维建模、平面图形绘制等方面的技能要求,剖析大赛对选手的知识、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,将证书标准和竞赛能力要求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。例如,在工程制图、三维建模与应用技术等课程中,增加与证书和竞赛相关的教学内容,如强化零部件测绘、复杂装配体建模等方面的训练,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接触到相关知识和技能,为参加竞赛和考取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这种“赛证融通”的教学模式,使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大幅提升,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%以上,且30%的学生就职于500强企业。
3、证课深度交互
依托中望软件资源,学院将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等证书标准深度解构后,融入课程体系。明确初级、中级、高级等不同等级对学生在三维建模知识、软件操作技能、产品数字化验证与分析、设计文件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。依据证书标准,梳理出机械制图基本知识、材料力学、制造工艺等相关理论知识,以及 CAD 软件操作、三维模型绘制、装配建模等实践技能所涉及的知识体系,将证书标准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中。
以实际的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项目为载体,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证书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,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就能同步接受证书培训,从而达到“一考双证”或“多证融通”的培养目标。
举措四:师资能力跃升
学校携手中望软件多次联合进行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教师国培、省培师资培训班,中望软件工程师与学校专业教师用来自企业的典型案例、应用为载体,深入剖析了企业对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岗位的需求,使参训教师团队在职业技能提升的同时,接触到了企业一线的新技术、新工艺,收集到了更多鲜活的教学案例,为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培养质量有积极地促进作用。
构建国产工业软件教育新生态
在产学研生态融合建设中,学校计划联合中望软件、电子五所等伙伴企业,以“六联合、三共享、三开放”的模式共同构建国产工业软件教育生态。“五联合”就是各方根据自身优势与分工,全流程参与软件生态的构建,即联合模块开发、联合共建实验室、联合开发课程、联合技术推广、联合企业服务、联合制定标准;“三共享”就是各方拿出优势资源与伙伴共享,即成果共享、客户共享、师资共享,实现国产工业软件生态构建的高效成长;“三开放”就是各方用包容、国际化的态度推动工业软件教育生态检核,即开放生态伙伴、开放国际合作、开放二次开发,促进国产工业软件快速成长。
学院将继续与中望软件携手合作,坚持专业与产业对接、学校与企业对接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产教融合办学思路,积极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。要求教师深入研发、生产一线,找课题、找项目、找资源,实现学校与社会需求的同频共振。同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、研究所的技术专家作为学校外聘导师,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、实验室建设、实习实训等工作,联合申报教科研项目,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保障。
关于中望软件
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,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CAx解决方案商,拥有7大全球研发中心,深耕教育领域16年,为超4000所院校及8.5万所K12机构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支持。
关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
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2017年于北京成立,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指导,挂靠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。秘书处设在电子五所,自成立以来,积极发挥行业纽带作用,持续开展产业研究、公共服务、生态培育等多项工作,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生态发展。
关于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
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11家主要成员单位共同组建,中心于2022年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复筹建,聚焦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关与生态建设,推动国产替代。
关于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
由工软数创牵头组建,院士领衔专家团队,汇聚近百家单位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,主攻设计与仿真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。